P2P行业如今已经成为了理财的重要平台,不管是上班族还是退休族都因P2P网贷平台的高收益开始着眼于P2P网贷平台进行理财了。并且,随着监管部门大力整肃, P2P行业日趋规范,投资者踩雷的风险不断降低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投资者的关注点开始逐渐从平台的风控能力转移到收益上面了。往往是这种时候,人们容易进入误区。
![理财误区.jpg 理财误区.jpg]()
误区一:P2P必须是高收益的
P2P收益高,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于银行理财和宝宝理财而言的。在P2P内部,不同性质的平台、同一平台内的不同标种、不同项目,其收益也可能相差数倍之多。
或许有小伙伴会问,这不是很简单吗?选择预期年化收益率高的去投呀。可是仔细一看往往会发现,预期年化收益率相对高的项目,起投金额动辄上万,或投资周期长达一两年。高收益不仅要以高风险为代价,一般也很难兼顾短周期和低门槛。
小编提醒各位,投资时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,综合考虑门槛、周期和收益。有得必有失,不应高估P2P的“兼顾性”。
误区二:明天的事谁知道?越早落袋就越好
P2P投资的高风险,导致投资者偏爱短标,急于落袋为安。但短标很可能没有投资者想象得那么美好。投资短标,看似避免了“夜长梦多”,但小伙伴们别以为短=安全,短标可能埋伏着更大的风险。
目前很多P2P的借款人是企业,借款目的是生产经营,因此借款金额较大,期限较长。而这与投资者偏好短标、小标的特征相悖,平台为了迎合投资者,就可能拆标。拆标分两种:一拆金额,比如把一个1000万的标的拆成10个期限相同的100万的标;二拆期限,比如把一个100万的一年期标拆成12个100万的一月期的短标,滚动发行。
据业内人士透露,实际运营中,更常见的拆标做法是长期拆成短期,类似于个人多张信用卡借新还旧,一旦出现逾期,资金链断裂,平台很容易被查或直接垮掉。
平台拆标是违规行为,之所以屡禁不止,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用户喜欢。但某些“短标”只是长标的阉割版,风险反而更大,且收益往往不及长标,其实不值得投资者盲目青睐。
误区三:投资长标最省心,每月回款不用管
P2P平台上的长标,很像基金界的基金定投,都比较适合懒人。但就算再懒,也不能“投完钱,明年见。”
以“等额本息”形式还款的长标,按月分期,投资者每月都能拿到一部分回款,可以进行复投,毕竟复利不赚白不赚。况且,“等额本息”项目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就是在复投的前提下计算的,如果对每月回款置之不理,很可能达不到平台所宣传的收益水平。
误区四:资金站岗无所谓,一等再等不着急
充值后无标可投;抢标失败;从投标到满标时间太长;到期后不能立刻回款;申请提现后不能立刻提现再投资;节假日和双休日平台不提现、不发标……都会导致资金站岗。虽然钱在账户里不会丢,却丢掉了收益和机会。
好在资金站岗并非不可避免:密切关注平台动态,确保抢标成功;提现、充值避开节假日;不在平台即将满标时充值,这些都可以避免无谓的资金站岗。
上述四大误区虽是细节,但注重细节可以事半功倍。就像进行P2P网贷系统开发的时候,首先需要未雨绸缪关注行业信息,时刻紧盯监管动态,以便随时能够开发出最适合监管细则的P2P软件,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任,更是对客户负责任。